第三十四回 幽州情势翻天变
作者:繁戈      更新:2017-12-19 12:26      字数:6536

却说那老者见樊戈伤势大有起色,知道他已经逃过了大难。接着仔细看了看樊戈的脸,又拿过他的左手手掌瞧了瞧,脸色微微有点不喜。

正在此时,一个声音在门外柔声问道:“爹爹,女儿可以进来么?”

老者应道:“进来便是。”

一个少女由外而入,正是张宁。她纤手中捧着一碗稀粥,抬头望了病床上的樊戈一眼,见他恢复不少生气,她心中十分欢喜,但是却不动声色,把粥放在桌上,便垂下双手,低头不语。

但是“知女莫如父”,她这么个细微的眼神,已经没有逃过那老者的双眼。老者抬头看了她一眼,起身道:“汝跟我外边说话。”

“是。”张宁点了点头。

来到屋外,老者开门见山地道:“丫头,你可是看上了那小子?”

张宁婀娜的身躯轻微地一震,她脸色极不自然,好一会才尴尬地道:“爹,你为何这般说?”

老者冷笑道:“汝如何瞒我?自你母亲过身后,你何曾认过我这个爹爹?要不是为了这小子,你如何愿意来找我?”

张宁听了这两句话,一时难以回答,本来英姿煞爽的她也似乎变得更添柔弱。

老者接着道:“爹爹自知对不起你娘,也没有照看好你。你怪爹爹,爹爹无话可说。但是你终是吾女,有一言,某须得告知于你。”

张宁垂首道:“爹爹说便是了。”

老者也不回头,只管背着双手看着天,好一会才道:“听爹的话,忘记这个男子吧。命由天定,尔等毕竟有缘无分。”

张宁听了这话,猛地抬起头,望着父亲惊道:“爹爹,你……你说甚来?”

老者摇头,悲悯地道:“此子命系于天,磨难多于常人十倍,一生多劫,我实不欲你在他身旁;且我观汝二人面相,今生汝二人至多不过兄妹情分,他命中之人,不久将至,待得那时,汝岂不更添愁绪?为父劝你早些离开此人,须是为了你好。”

张宁知道自己的父亲计无遗算,既然他都说自己和樊戈此生无缘,想来不会有错。但是理是明白了,她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,一时间柔肠百结,不由得怔怔地流下泪来。

那老者还是没有回头,但是已经觉察到张宁的心丝,知道她将知其不可而为之,心中也觉无奈。他回到屋内,只一会便又出来,手捧一本书,递给张宁,道:“天意人意,皆有定数。也罢,此书便交与你了,好生习练,终有一日,汝可为他再解一难。”

张宁接过书来,道:“爹爹,这《太平要术》,深不可测,女儿难以研习,您还是自己留着吧。”老者不接,绕过女儿便走,张宁惊问道:“爹爹,您要去哪?”急忙便追。

也不见老者脚步多大,抬脚多快,但张宁发足狂奔,却就是追之不上,和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远,渐渐看不到他的背影。风中只飘来老者的话:“‘天罡托世竟人意,三分寰宇局已移,今十二子乘雷来,他日一子难归去’,我张角半生为平乱世辗转,谁想天命却在这十二小儿手中!天意呼?人力呼?天意呼?人力呼……”声音越来越远,越来越小,最后完全从张宁的耳边消失。

原来这个老者,竟然就是那个发动黄巾起义、数十万人口中的“圣人”、而天下皇道之士皆视之为“恶魔”的那早该死去了的张角!

但是本应死去的他,为什么又会在这里出现?而他又怎么会有张宁这么个女儿呢?

原来,当年张角年轻时,也曾经有解救世人的心。他无意中得到了《太平要术》这本旷世奇书,心中无限欢喜,日夜研习。书中医学让他救人无数,深得百姓之心。可惜好景不长,渐渐他对书中仁慈治世之道、行兵步阵之法不屑一故,只对修道成仙的记载痴迷,后来性情大变,出家做了道士,接着更带着两个弟弟起事,自称“天公将军”,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。

而就在他起事后不久,他的妻子发现自己原来已经珠胎暗结。她好不容易找到张角,劝他放手,为了她和她肚里的孩子,回到她身边。

可是,他拒绝了!

伤心欲绝的女人,终于含泪而去。

张角没有后悔,他继续领导着自己的黄巾军,走自己的路。

在四面八方的围剿下,他一一次战败,直到某天,张角忽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害死很多人,自己一直以为自己在救人,但是却带着很多人步向死亡。自己带着别人走的,是一条不归路,而不是一条解救苍生的路。

他似乎顿悟,便无心再战了。

可惜他的两个弟弟,已经走火入魔。他知道自己劝不住他们,便悄然而去。

而他的弟弟则害怕群龙无首,最后对外假称张角已死。二人继续为祸,但不久终被灭。张角则改头换面,云游四处,机缘下却得知自己的妻子已死,但死前却为自己留下了

个女儿,她,自然就是张宁。

张角欣喜若狂,疯狂地去寻找自己这唯一的亲人。当亭亭玉立的女儿终于出现在他眼前时,他不禁老泪纵横。可惜张宁却不接受这个父亲,她一直觉得张角是害死她母亲的人。她情愿继续占山为王,过动荡不安的生活,也不想和他相认。张角无奈,只好总在张宁所在的附近停留,等待她回心转意。

也是事有凑巧,张宁当日被樊戈一擒一纵后,知道险地不可留,便带着众人另寻他山以为落脚之地。而樊戈迷迷糊糊之间,却来到了张宁这新的领地。张宁见樊戈半死不活,山寨中的大夫对他的伤束手无策,不得已,只得来找自己的父亲。

张角大喜过望,立即施展妙手。不过便是以他医术之高,见到樊戈的惨状也不觉吃惊:背后是无数的棍伤,肩膀上中了一枪,后腰又是一枪,左臂吃了一刀,头也有磕伤的痕迹,如此失血,按理早该命都保不住了。但是张角一搭樊戈脉搏,再仔细观察,发现他原来食用了至宝火凤涅盘丹,难怪这样都死不了。

火凤涅盘丹不但是医书中的至宝,也是修仙为道的无上之宝,张角惊异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如何得到这等宝物,便为他算了一卦,结果卦象所现便是那四句话。张角稍微一想,已知天意,不觉暗暗摇头。可惜自己的女儿一腔深情,注定要如镜花水月了。

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不快,所以眼见樊戈伤势已定,不久自会痊愈,便留下宝书,飘然而去了。

张宁眼见父亲离去,颓然坐在地上,看着自己手里的〈〈太平要术〉〉,百感交集。

不久樊戈转醒,却见眼前照顾自己的竟是张宁,十分诧异。张宁便简单地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。当然对于父亲张角的事情张宁没有说,另编了一套谎言。

樊戈对张宁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,但是他的心还在战场上,还在他的兄弟那里,所以他一直急于离开。张宁劝说多次,见樊戈有心要走,心有不舍,自思道:那宝书中多有兵法战策,何不让樊戈研习?说不定对他日后大有帮助,而且也不会天天要离开了。于是她抄写了书中的部分,交给樊戈。

樊戈看了几章,便觉得眼前展露出了一片战争的新天地,只觉处处奇特,见解精妙,不由得大喜,感激张宁之后,便一边养伤,一边用心攻读。书中对古代的马战、步战、车战、水战、列阵、破阵、行兵、统帅、策略等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诠释,让樊戈看得痴迷,身心融入其中。这写兵书的人修为似乎不在孙武等古代兵法大家之下,樊戈一直想知道这书的作者是谁,问张宁,张宁的回答也十分含糊。

转眼时间已经不短,樊戈伤势完全恢复,只觉自己实力状态比先前更觉好些,便再次请辞。张宁却说自己愿意带着山寨的弟兄,归顺樊戈,和他一同归去。樊戈喜不自胜,欣然答允。他带着众人,不敢投公孙续,只望公孙瓒所在而来。想来公孙瓒不会要自己的命,况且还有陈京龙等人在,应该无事。而在路上,樊戈不想有什么风言风语,便提出和张宁结义为兄妹,张宁知道他心中所想,芳心黯然,但还是故作开心地答应了。

没想到刚回来,樊戈却没有见到陈京龙,而是没来由地和许?大战了一场。好在樊戈实力不俗,便是赵云,不尽全力的话五十回合也伤他不得,何况许??不过再打下去,恐怕也难免迟早会败。

还好陈京龙等人来得及时。

听樊戈长话短说地讲明这个事情后,众人都十分欢喜,尤其是陈京龙,樊戈的归来让他信心大振!这下不用怕袁绍了!何况现在自己是幽州之主,以后用兵不必受人制约了。只要派兵增援舒华廖画,逼退袁军后,只需让自己有段时间恢复幽州的元气,嘿嘿,袁绍,你等着!我会给你很多“惊喜”的!

当下众人为樊戈接风,重新摆好宴席。樊戈只是略饮几杯酒,便道:“虽袁绍方败,但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,我既归来,今夜由我守城,众位还是早些歇息吧。”众人答应,这才散去了。

翌日,潘坚等人见樊戈“死而复生”,听了众人说起事情经过,都惊喜无限,搂着樊戈又叫又跳,十分亲切。好不容易大家才冷静下来,便商议起兵增援舒华廖画。

商议间,忽然流星探马到!正是舒华廖画派来的,前来报知紧急军情!原来驻扎在平原的袁军也撤退了,二人顺势复夺平原与近处大片土地,而敌军一心急退,多是不战而走。

看来袁绍军真的是全线撤退了!这个消息传遍城中,处处欢天喜地!

这一战,幽州军损失相当大,军士伤亡数万,损失战将二十余人,其余马匹粮草的损失不计其数。当然袁绍也不好过,虽然平原那边的战场损失不大,但是其他战场折损的兵马远超幽州,尤其是陈京龙最后那招奇袭,烧毁他大批辎重。看来短时间要大举再犯,颇有难度,几乎不可能。

樊戈陈京龙等人回到北平后,第一时间制定了一系列方案,迅速稳定北平的局势,安抚了军心与人心。当然也不是一味安抚,对于欺凌百姓、为富不仁的,陈京龙毫不留情的打击!知人善用的他,在局势稍微稳定后,便对人事进行了一系列调动。

民以食为天,粮食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,这个重担落在了农务好手花文西肩上。陈京龙令满宠做他副手,致力提高粮食产量,设法推广些二十一世纪时简易的农具,提高效率。

经济方面,由最有商业头脑的潘坚为主,郑伟溪和荀家叔侄为辅,陈京龙赋予潘坚相当自主的权力,让他自由调配人手和资金,潘坚心满意足领命而去。

工业方面,由长于计算、学过模具技术的李齐挑大梁。由他招集能工巧匠,设计和制造各种兵器装备,务必要打造出当世第一流的装备。而且李齐本来就爱异想天开,经常有些离奇古怪的想法,想来设计这方面的工作他能胜任。

至于官职的升降,人才的发掘,这个任务交给了比较严明了廖画,当然,还是要经过其他人的分析鉴定,毕竟人才的选拔十分重要,至关厉害。

而军士的训练与阵法排步、防备建设等方面,则交与樊戈、赵云、唐铁锋等人一起担负。军士的训练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命运,樊戈熟悉古代战争,唐铁锋对近代战争有研究,而赵云则可攻可守,十分全面,三人合力下,幽州军士素质快速提高指日可待。

至于文化方面,接手负责的温球则有点不情愿了。陈京龙说道:“球哥,别小看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,一支军队要胜利,靠的不单是素质,往往信念更重要,我们可以说是把军士们的灵魂交给你了,别让大家失望哦。”温球点头答应,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去。

而陈京龙把一个特别的任务交给了郑伟溪,那就是负责训练间谍与疏通各方面门路。别看现在皇帝无权,但有时候得到他一张圣旨,一切便名正言顺。而间谍的作用也不可小视,可以进行暗杀、刺探、煽动等工作,尤其上次敌军忽然多了数万,自己却一无所知,这让陈京龙每每想起都心寒。这样的错误不允许有第二次。

至于北方的防御,马涛自告奋勇前往,陈京龙答允了,更特许蔡琰一同前往。马涛笑得合不拢嘴,大喜而去。而平原等地则有舒华、秦文牛领兵防御,以二人之威,想来袁绍不敢轻动。

除了这基本安排外,陈京龙还是把很大部分事情交给樊戈去做。虽然程昱与荀家叔侄也是能力很高,但是毕竟不如自己人可信,他相信樊戈会用心做好的。所以这么一来,樊戈倒成为了这个幽州最多事情要操心的人。

调派基本安排完毕,众人各尽其力,万众一心,幽州的局面很快就有基本稳定,进一步繁荣发展。

这样的局面,持续了好一段时间,直到某天来了几个紧急的消息,再度打破了幽州的平静与发展。

正是:五路兵马忽然至,幽州风烟再起时!

接下来的这场大难,把幽州带到了空前危险的境地,不知众人如何解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