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九、孟武伯问:“子路仁乎?”
作者:三才童子      更新:2017-12-19 12:26      字数:1728

六十九、孟武伯问:“子路仁乎?”子曰:“不知也。首发” 又问。子曰:“由也,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 “求也何如?”子曰:“求也,千室之邑,百乘之家,可使为之宰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 “赤也何如?”子曰:“赤也,束带立于朝,可使与宾客言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

朱熹注解:子路之于仁,盖日月至焉者。或在或亡,不能必其有无,故以不知告之。 乘,去声。赋,兵也。古者以田赋出兵,故谓兵为赋,春秋传所谓“悉索敝赋”是也。言子路之才,可见者如此,仁则不能知也。 千室,大邑。百乘,卿大夫之家。宰,邑长家臣之通号。 朝,音潮。赤,孔子弟子,姓公西,字子华。

千乘之国到底是不是大国,在春秋时期,兵车、军队的数量是按诸侯国的地域和人口来比照的。最大的诸侯国当时也不过几百辆。千而八百,在过去都是大、多的意思,不一定是实指。

至少,在孔子的口气中,千乘绝对是大国的风范(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: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)

孟武伯问:子路仁吗?

曰:不晓得。

于是朱熹解释了:子路之于仁,盖日月至焉者。或在或亡,不能必其有无,故以不知告之。

路,按孔子的话说,力气大而已。他是孔子的司机加保镖,估计也干了不少杂活儿,是个耿直可爱的人。

这种人,喜欢操扁卦(武功、打架),够义气,在民间爆火,平时都不敢出门,怕被围观。就是说,他在孔子的门下,就跟现在领导的司机一样,很特殊,不可能是安邦定国的材料。在形而上,顶多就一义,离仁还有好长一截儿。总之,丫就不是一文化人,顶多就学了些技术,悟道,我估计他都头痛。焉能与日月争光?

赋,形声,从贝,武声。从“贝”,表示与财物有关。本义:征收。

赋,敛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
赋,税也。――《广雅》

因此,朱熹的注解又是荒谬的。朱熹说:赋,兵也。

千乘之国,是指地域,不是非要整一千辆兵车去打仗。

钱粮是税赋,义务劳动叫徭,义务当兵叫役。切。

从这里,可以看出,孔子对弟子的评价。

对于子路,他先说不晓得,那是不好意思当着外人明说。追问之下,孔子说,适合帮大国收税,估计是子路够义气,名声好,耿直公正,不贪不欺,打架能耐,压得住刁民。至于仁,就不说了噻。

冉求,可以当一个大县的县宰,至于仁,也不说了噻。这个县宰,肯定也是诸侯国的要角儿,可不是现在的县长所能比拟的,至少相当于省驻地的市长。所以,是行政人才,比子路要强一点。

公西赤最拽,可以到中央当外交大使兼办公厅主任。至于仁,也不用多说了噻。

不知,也等于知。不说,等于说。意思是,上个班,没问题,都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