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二三、 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
作者:三才童子      更新:2017-12-19 12:26      字数:1414

一二三、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。[手打吧(www.shouda8。com) 疯子手打]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倍矣。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。”

朱熹集注:孟敬子,鲁大夫仲孙氏,名捷。问之者,问其疾也。 言,自言也。鸟畏死,故鸣哀。人穷反本,故言善。此曾子之谦辞,欲敬子知其所言之善而识之也。远、近,并去声。贵,犹重也。容貌,举一身而言。暴,粗厉也。慢,放肆也。信、实也。正颜色而近信,则非色庄也。辞,言语。气,声气也。鄙,凡陋也。倍,与背同,谓背理也。笾,竹豆。豆,木豆。言道虽无所不在,然君子所重者,在此三事而已。是皆修身之要、为政之本,学者所当操存省察,而不可有造次颠沛之违者也。若夫笾豆之事,器数之末,道之全体固无不该,然其分则有司之守,而非君子之所重矣。程子曰:“动容貌,举一身而言也。周旋中礼,暴慢斯远矣。正颜色则不妄,斯近信矣。出辞气,正由中出,斯远鄙倍。三者正身而不外求,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。”尹氏曰“养于中则见于外,曾子盖以修己为为政之本。若乃器用事物之细,则有司存焉。”

我估计朱熹已经被《论语》折腾得神智不清了。

按照他的注释,国学网的演绎:

曾子有病,孟敬子去看望他。曾子对他说:“鸟快死了,它的叫声是悲哀的;人快死了,他说的话是善意的。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: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,这样可以避免粗暴、放肆;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,这样就接近于诚信;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,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。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,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。”

这最后一句,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呀,明显很突兀噻。它的这个解释,很迷惑人,因为从语法上看,确实没得问题呀。但在语感上,明显有硬伤。

动容貌,使容貌动起来,不要死板,即和颜悦色。

为近利市三倍。――《易•说卦》,倍,加倍。

不以文害辞。――《孟子》。注:“诗人所歌咏之辞。”辞,修辞。出辞气,即说话要动听。

笾和豆。古代食器,竹制为笾,木制为豆。祭祀时用。但在本文,明显是代指 礼 的一个小细节。

司:职责。

所在乎的有仨:和颜悦色,这样就会慢慢地避免粗暴;脸色端正,这样就会趋于忠信;说(出)动听的话,这样就会加倍免俗。芝麻豆大点儿的事儿,那都存在着哈数的(责任)。

即不要忽略小处。曾参的意思明显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