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七四、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所谓大臣者: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。”曰:“然则从之者与?”子曰:“?父与君,亦不从也。”
朱熹集注: 与,平声。子然,季氏子弟。自多其家得臣二子,故问之。 异,非常也。曾,犹乃也。轻二子以抑季然也。以道事君者,不从君之欲。不可则止者,必行己之志。具臣,谓备臣数而已。与,平声。意二子既非大臣,则从季氏之所为而已。言二子虽不足于大臣之道,然君臣之义则闻之熟矣,?逆大故必不从之。盖深许二子以死难不可夺之节,而又以阴折季氏不臣之心也。尹氏曰:“季氏专权僭窃,二子仕其家而不能正也,知其不可而不能止也,可谓具臣矣。是时季氏已有无君之心,故自多其得人。意其可使从己也,故曰?父与君亦不从也,其庶乎二子可免矣。”
请看国学网按照朱熹的解释推演的:
注释】
季子然:鲁国季氏的同族人。
曾:乃。
具臣:普通的臣子。
之:代名词,这里指季氏。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。
译文】
季子然问:“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?孔子说:“我以为你是问别人,原来是问由和求呀。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,如果这样不行,他宁肯辞职不干。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,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。”季子然说:“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?”孔子说:“杀父亲、杀君主的事,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。”
以正常人的思维来读这个解释,始终觉得说话者怪怪的。
具,无论是一般也好,超常也好,作为语法来讲,都应该解释为:具备,有。
季子然问:仲由和冉求可是大臣的料子么?
曰: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
国学网搞成:我以为你是问别人,原来是问由和求呀。
中华古籍白话解析系列合集《白话解析论语》:我以为您问什么呢,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。
瞅着可顺溜,可惜与原文几乎不是一码事儿了。
孔子说的是生活中的语言,不是在作文,所以,用生活语感去解读,就迎刃而解了。
断句:子曰:吾以子为异,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
异,奇异、奇怪、惊讶。
直译:孔子说:我觉得你这个人才怪呢,你的问题,就是关于仲由和冉求的问题。
意译:孔子说:我觉得你问的问题才怪呢,就是关于仲由和冉求的问题。
或者,孔子说:我很惊讶你为啥问这个问题,就是关于仲由和冉求的问题。
接着,孔子说,他两个是有那个本事的。
季子然再问:然则从之者与?
国学网: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?
中华古籍白话解析系列合集《白话解析论语》:那么,他们会一切顺从上级码?
码,不是我打错了,是原文复制。)
然则:然,如此、这样,则,顺接连词。即 OK。
季子然再问:OK,他们要跟什么样的人呢?
孔子说:(反正日马)杀老头儿(父)和君主的,他两个绝对不跟。
这才是正常人在说话了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