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七七、陈子禽谓子贡曰:“子为恭也,仲尼岂贤于子乎?”子贡曰:“君子一言以为知,一言以为不知,言不可不慎也。夫子之不可及也,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。夫子之得邦家者,所谓立之斯立,道之斯行,馁之斯来,动之斯和。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,如之何其可及也?”
朱熹集注:道,去声。立之,谓植其生也。道,引也,谓教之也。行,从也。绥,安也。来,归附也。动,谓鼓舞之也。和,所谓于变时雍。言其感应之妙,神速如此。荣,谓莫不尊亲。哀,则如丧考妣。程子曰:“此圣人之神化,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。”谢氏曰:“观子贡称圣人语,乃知晚年进德,盖极于高远也。夫子之得邦家者,其鼓舞群动,捷于桴鼓影响。人虽见其变化,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。盖不离于圣,而有不可知者存焉,此殆难以思勉及也。”
论语注疏,正义曰:得邦,谓为诸侯。得家,谓为卿大夫。绥,安也。言孔子为政,其立教则无不立,道之则莫不兴行,安之则远者来至,动之则民莫不和睦,故能生则荣显,死则哀痛,故如之何其可及也!
国学网:陈子禽对子贡说:“你是谦恭了,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?”子贡说:“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,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,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。夫子的高不可及,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。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,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,教百姓立于礼,百姓就会立于礼,要引导百姓,百姓就会跟着走;安抚百姓,百姓就会归顺;动员百姓,百姓就会齐心协力。(夫子)活着是十分荣耀的,(夫子)死了是极其可惜的。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?”
论语注疏的观点,与其它两者,有一点出入,就是 行,解成的兴行,另两者解成 跟从。
前面的都差不多,就是后面几句话有点考人。
“夫子之得邦家者,所谓立之斯立,道之斯行,馁之斯来,动之斯和。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,如之何其可及也?”
得,收获、收益、好处。
立,树立、正。
斯,代邦家。
道,说、宣扬。
行,OK。
?,饥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来,?,象形,甲骨文字形,象麦子形。本义:麦、粮食。小麦叫“麦”,大麦叫“?”(或写作“牟”)
动,震动、*。
和,和平。
木谓之华,草谓之荣,不荣而实者谓之秀,荣而不实者谓之英。――《尔雅》,荣:花、流芳人间。
国虽弱,令必敬以哀。――《管子•侈靡》。哀,通“爱”,爱戴、敬仰。
译文:夫子给邦家带来的益处,那就是,树立它(孔子的道),邦家就会正;宣扬它,邦家就会兴;遇上饥荒,邦家就有粮食;遇上*,邦家就会和平。他活着,流芳人间;他死后,世代敬仰。这样子,怎么和他比啊?
牛B吧,我是说我。咔咔。你可以想象,他们错了多远?